一、低空市场,明年规模或破万亿
低空经济这个概念其实很久之前就提出了,以前我一直觉得是在“画饼”阶段,但最近一年,无论是政策落地还是企业实际运用,低空经济的政策和推进速度还是比较快的。
上周,低空经济一口气占了多条热搜,发改委主持召开低空经济发展专题会议,首张低空物流全境覆盖运营合格证颁发,深圳低空气象服务中心揭牌成立,四川首只低空经济基金备案落地……
而从2023年底“低空经济”被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,现在已有至少25个省市将这个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超过20个省级行政区发布了发展规划、行动方案或扶持政策,并设立了超过24支低空经济产业基金,规模在10亿至200亿不等。
不算地方性的一堆支持政策,单单国家层面,今年一季度就接连出了8条相关文件
2025Q1低空经济国家层面相关政策
(资料来源:来觅研究院《低空经济2025年一季度投融市场报告》)
说实话,过去这几年里,这么密集的政策催化、还有产业资本争着入局,这待遇我几乎只在新能源、半导体和AI上看到过。
往大了说,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,也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,战略意义重大。
往小了说,送外卖的无人机,载人的飞行汽车,低空经济已经逐渐融入到咱们的日常生活。
除了美团,上海车展多款产品亮相也加速了低空经济商业化落地。
海外方面,美国Archer联合美联航推出建设纽约市空中出租车网络计划,拟在纽约市构建空中出租车网络,曼哈顿与周边机场连接。预计可将原本1-2小时的车程缩短至5-15分钟。
根据一份研究报告的数据来看,到2026年中国低空经济的规模就能突破万亿元,2021-2026年间,年复合增速达24%。
(资料来源:赛迪顾问《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(2024)》)
二、浅聊下“低空经济”相关的ETF
低空经济听起来好像不难,其实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,主要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它真正形成商业化的闭环,这单靠一两家企业很难做到。
所以,无论是上游的原材料、核心零部件,还是中游的产品制造、系统服务和保障,甚至是下游的各种应用场景,每一个环节的协同发展,都是低空经济能够实现落地的关键。
这就意味着,如果国家想要推动低空经济发展,那政策暖风就需要惠及整条产业链的上中下游,才能实现真正的商业化落地。
目前来看,低空经济产业还处于“基建”期,像飞行器制造、基础设施建设这种核心环节,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。而且,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、辐射面广,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。
这种从0-1的时候,选个股难度是要大于选ETF的,这个阶段,如果要布局低空经济,肯定还是以类似通用航空ETF华宝(159231)这类已经上市的ETF优先。
而开头说的国证通用航空指数,是为数不多和“低空经济”赛道深度绑定的指数。
目前低空经济细分产品以无人机和eVTOL为核心,而国证通用航空指数主要聚焦飞行器整机制造环节,选样空间为航材及基础设施、飞行器制造、运营服务及场景应用等领域,成分股50只,按流通市值加权,每半年调样一次。
行业层面看,按细分的申万二级分类,航空装备+军工电子占了超一半的权重,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