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作者 | 旷晓伊
三度折戟后,老乡鸡第四次向港交所发起冲击,争夺“中式快餐第一股”。
近日,港交所官网显示,老乡鸡已向主板递交上市申请,由中金公司与海通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。加上此次,这家主打鸡类菜品的中式快餐连锁品牌,三年内已是第四次冲击IPO——前两次在A股失利,2025年首次赴港也未能成功,如今再度卷土重来。
从财报数据来看,老乡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:过去三年,营业收入从45亿元增长至近63亿元,门店数量突破1500家,平均每年新增118家,呈稳步上升态势,并以0.9%的市场份额位列2024年中国中式快餐市场第一名。
招股书显示,过去三年,老乡鸡营业收入从45亿元增长至近63亿元
虽说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,上市本是顺势而为的选择。但老乡鸡的节奏,未免显得有些急迫。
一般来说,从首次递交招股书到成功上市,即使中途经历问询或补充资料,企业也大多在一到两次申报周期内完成,整体时长约1至2年。若连续两次未果,企业往往会选择暂缓,调整结构、再寻机会。
老乡鸡却没有停下。三年四次递表,步伐之快,在餐饮企业中并不多见。它,到底在急什么?
打工人的食堂
对于没来过江浙沪皖的人来说,或许很难理解老乡鸡在这片区域的受欢迎程度——不仅排队是常态,还是许多打工人心中的“食堂”。
王琴几乎每周都要吃上两到三次,她在上海漕河泾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实习。每天中午十二点一到,饥肠辘辘的打工人们就一窝蜂涌进商场负一楼觅食,麻辣烫、冒菜、披萨等美食琳琅满目,叫人看花了眼,而她最常光顾的,是老乡鸡。
老乡鸡门店/图源:老乡鸡
“想吃重口一点,他们有辣菜;想吃清淡些,还有减脂友好的白斩鸡、酸菜鱼片等菜色。久而久之,老乡鸡就成了我和同事们的‘单位食堂’。”王琴说。
王琴觉得老乡鸡吃起来相对放心。她关注了老乡鸡的新媒体账号,发现每个月品牌都会公示自查自纠工作,把店面卫生、后厨食材发现的问题和整改结果一并放出来。
相比其他门店需要等餐,在老乡鸡的用餐体验也更为“丝滑”:自助挑菜、扫码结账、坐下就能吃。让王琴印象深刻的,还有卫生细节,门口就配有洗手台和免洗洗手液,吃完就能马上洗去手上的油腻。
老乡鸡门店内展示的菜品/图源:老乡鸡
有一项数据更能直观体现老乡鸡的人气。根据招股书披露,2024年,老乡鸡的平均翻座率达到4.4次,明显高于3次以下的行业平均水平。并且,这一数据近三年持续上升,其中直营店翻座率从3.8次提升至4.8次,加盟店从2.9次升至3.6次。
不仅翻座率高,老乡鸡还凭借会员体系,打造出较强的用户黏性。根据招股书数据,截至2025年4月底,老乡鸡已拥有2757万注册会员,其中活跃会员1220万、付费会员近54万,注册会员与付费会员数量均居中式快餐行业第一。
从运营指标来看,2025年前四个月,活跃会员人均下单8.4次,付费会员的月均购买频率更是达到5.9次。这意味着其用户复购意愿强、消费频率高。
在打工人们的追捧下,老乡鸡的业绩规模节节攀升。2022年至2024年,其营收分别为45.28亿元、56.51亿元和62.88亿元,利润则从2.52亿元提升至4.09亿元;2025年前四个月,就已录得21.2亿元营收、1.74亿元净利润,延续高增速。
月薪过万,不敢点三个荤菜
在广州工作的马莉对老乡鸡的味道念念不忘,她第一次吃到老乡鸡,还是两年前去合肥出差的时候。但她面临的最大难题是——吃不到。
广州没有老乡鸡门店,这反映出老乡鸡目前所面临的瓶颈,虽然在长三角乃至北京已打响知名度,但在不少区域仍是“查无此鸡”。
老乡鸡是一家从安徽走出的快餐店,创始人束从轩为肥西人,早年是当地的一位养鸡大户。2020年,束从轩因为一场开在村头的发布会走红网络,从此树立起土味、接地气的企业家形象,也让还没走向全国的老乡鸡,频频登上热搜。
老乡鸡创始人束从轩/图源:
束从轩个人社媒账号
2023年年底,束从轩的儿子束小龙正式接替父亲出任老乡鸡董事长。公开资料显示,束小龙出生于1988年,早在2012年就加入老乡鸡。束小龙接班后,老乡鸡加快了扩店的步伐,但目前来看,老乡鸡还是没有走出地域的舒适圈。
截至2025年4月底,老乡鸡在华东地区拥有1345家门店,占总数的86%,其中安徽省内就有750家。说白了,这些年来,它的扩张依旧在“大本营”周边兜圈子。
“成也供应链,败也供应链。”在资深连锁产业专家、和弘连锁咨询总经理文志宏看来,老乡鸡之所以扩张缓慢,是因为产业链越完整,固定资产与运维成本越高,限制了其向全国快速扩张的灵活性。
以老乡鸡坚持使用的肥西老母鸡为例,这种鸡不是市面上餐饮企业常用的白羽鸡,生长期有180天,食材依赖自建或深度合作的本地供应体系,而这些目前都集中在安徽及周边华东地区。若贸然在华南、华中等地开店,不仅冷链成本激增,还可能影响品质的稳定性。
此外,为突破地域限制,老乡鸡自2020年起开放加盟,门店数迅速增长。但现实却不理想:如今加盟店占比已经超过四成,但其营收贡献尚不足总收入的四分之一,且毛利率持续下滑,从2022年的28.9%降至2024年的20.1%。翻座率也存在明显差距:安徽直营店为5.7,外省加盟店仅为3.1。
文志宏指出,这一差距背后有三点原因:一是不少加盟店尚在“爬坡期”;二是直营店选址优越,具备天然流量优势;三是部分加盟店集中在下沉市场或“加密区域”,本就难以跑出高效益。
消费者体验也未能跟上扩张步伐。随着门店增多,老乡鸡食品安全问题频发。据统计,2020至2021年,老乡鸡因食安问题赔款由389万元升至646万元,2024年前三季度继续走高。在消费保等平台,消费者吐槽“异物、口味下降、服务态度差”等问题,投诉解决率仅为8%。
2025年6月,黑猫投诉 【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】平台上有消费者投诉在老乡鸡餐品内发现了蛆虫
另一方面,价格也成为一道横亘在大众面前的坎。
马莉提到,就算公司门口有老乡鸡的门店,她恐怕也不愿意天天去吃。之前吃老乡鸡就觉得价格比想象中要贵,加上一份菜的份量比较小,感觉性价比不是很高。
老乡鸡的定价确实高于只需十几块就能吃饱的快餐,毛豆烧鸡16元一份、梅菜扣肉17元一份、蒸蛋7元一份……也难怪网友们流传出“月薪过万都不敢在老乡鸡点三个荤菜”的网络段子,道出了消费者的无奈。
据艾媒咨询,43.7%的消费者希望将快餐消费控制在20元以内,85.2%的人能够接受的价格上限为30元。尽管老乡鸡近三年来的平均客单价有所下调,直营店从29.7元降至28元,加盟店从31.5元降至29.2元,但 “贵”的印象依旧挥之不去。
一只土鸡,一场资本梦
三年内四度递表,老乡鸡为何如此执着于敲开资本市场的大门?
最直接的原因是:钱,确实不太够用了。
在快速扩张与供应链投入的双重压力下,老乡鸡的现金流紧张问题已不再是秘密。一方面,为支持全国扩张,它加速开放加盟,同时维持直营体系和供应链“重投入”,包括中央厨房、配送中心和标准化食材加工工厂的建设。
老乡鸡餐厅数量变动情况
另一方面,它坚持使用180天土鸡、现炒出餐的重运营模式,又进一步抬高了原材料与人力成本。这种“重资产+高成本+低客单价”的商业模型,导致其资金周转周期较长、盈利能力不稳。
从财报数据看,老乡鸡的毛利率常年维持在20%左右,明显低于乡村基、小菜园等中式连锁品牌。
对此,连锁咨询专家文志宏分析,问题并不完全出在运营效率,而是结构性约束:其“低价快餐”定位限制了提价空间,全产业链自营模式则带来持续高企的原材料与运维成本;再加上后厨现炒模式可能将大量人工成本计入产品成本,也进一步拉低了毛利率。
不过,毛利率虽低,老乡鸡的净利润水平并不算差。以2024年营收60多亿元、净利润超4亿元计算,净利率达到6%–7%,放在快餐行业中,这已是不错的表现——甚至可对标日本部分成熟连锁品牌。
但对于资本市场来说,仅靠稳定盈利还不够,它更看重“增长性”与“可复制性”。这也解释了为何老乡鸡在A股两度冲刺未果——它的故事还不够性感,模型还不够轻盈。扩张速度与管理效率之间的矛盾尚未化解,加盟门店的翻座率与利润贡献仍低于预期,资本市场对其是否能在全国范围内跑出标准化复制的信心仍显不足。
资本市场更看重“增长性”与“可复制性”,这也解释了为何老乡鸡在A股两度冲刺未果
在这种背景下,转战港股,是一种“不得不”的选择。2024年以来,港股对餐饮企业的接受度明显回暖,蜜雪冰城、小菜园等接连传出上市利好,估值也表现亮眼。对老乡鸡来说,这是一个相对合适的窗口期——再晚一步,行业格局或将重新洗牌,融资环境也可能变得更为紧缩。
“从宏观环境来看,这次是老乡鸡最有希望成功IPO的一次。”文志宏指出,但他也强调,关键仍在于如何在资本青睐的时间窗口内,讲出一个既可盈利又能扩张的故事。在他看来,老乡鸡的打法应该转向“降本增效、快速扩张”,一手稳住基本盘,一手轻装复制加盟体系,同时提高对加盟店的管理支持,提升单店盈利能力。
换句话说,资本市场给了机会,但是否能接住,就看老乡鸡是否准备好真正走出“安徽舒适圈”了。
星标关注《盐财经》
洞察趋势,睿智人生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